疼痛難當,走路困難
最近3個月,55歲的陳阿姨(化名),覺得右半邊腰腿處酸痛難當,走路變得十分困難,不得不來到市中醫醫院骨傷科1接受入院治療。
術后第二天下地、第三天出院
術前骨傷科1組織全體醫護就陳阿姨的病情展開討論:回顧病史,仔細查體,核對影像資料,診斷陳阿姨為L5/S1腰椎間盤突出癥。由于之前的保守治療未能奏效,經過醫護們的討論,擬定了手術方案—椎板間鏡髓核摘除術(L5/S1右側)。
術中在薛啟明主任醫師和陳衛東科主任默契配合下,在手術室醫護人員保駕護航下,手術過程緊張有序:定位、分層局麻、再定位、突破黃韌帶、顯露并保護神經根、找到并取盡突出髓核,最后止血并推出工作通道。術后直腿抬高試驗陰性(>60°),手術非常成功。
骨傷科1曹惠珍護士長帶領全體護士精心護理陳阿姨,并向她及其家人進行健康宣教。
內窺鏡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技術,相比傳統微創技術,手術更微創療效更可靠。
科普
內窺鏡技術的手術步驟
手術醫生利用術中透視精確“靶點”定位技術,經皮通過自然孔道和間隙穿刺,建立微創手術通道,經過通道的擴張,將7mm的工作通道開口處置于椎間盤突出部位,在放大20余倍的高清內鏡監視下,將突出的椎間盤組織摘除,同時還可進行椎管的擴大及神經根通道的擴大成型術,以解除神經的壓迫。
內窺鏡技術的手術特點
手術過程中,醫生在鏡下可清晰辨認神經、椎間盤及各類組織和結構,極大地提高了手術的療效和安全性。由于椎間孔鏡手術技術,基本不破壞脊柱的組織及結構,術后不影響脊柱的穩定性,因此是目前最符合醫學倫理道德及對患者利益最大化的治療方式,代表了脊柱外科的發展方向和未來。
內窺鏡技術的兩種術式
內窺鏡技術有兩種術式,分別是經側路椎間孔穿刺通道和后路經椎板間入路。
一般情況下,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可經側路椎間孔途徑成功進行手術治療;但對個別體格特殊的患者而言,尤其是部分腰5/骶1椎間盤突出,且髂脊較高或橫突較大,導致經椎間孔穿刺困難的患者,采取后路經椎板間入路則是比較好的一項選擇。
采取后路經椎板間入路進行椎間盤突出摘除術,目前在國內只有為數不多的縣級以上醫院開展,太倉市中醫醫院是其中之一。